U+5338, 匸
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-5338

[U+5337]
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
[U+5339]

漢字

古代字體(
西周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
(漢·許慎
《六書通》
(明·閔齊伋
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
         
筆順
0 strokes
說文解字
衺徯,有所俠藏也。从乚,上有一覆之。凡匸之屬皆从匸。讀與傒同。

——《說文解字

康熙字典
《子集下》《匸部》 匸
《唐韻》胡禮切《集韻》戸禮切,𠀤奚上聲。《說文》衺徯有所挾藏也。从𠃊有一覆之。《精薀》匚,受物之器也。匸,𢉀物也。匸與匚形近似而意相反。

——《康熙字典

參考

編輯

編碼

編輯
」的Unihan資料

漢語

編輯
 
漢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:
維基百科

讀音

編輯

 
國語/普通話
漢語拼音 fāng
注音符號 ㄒㄧˋㄈㄤ
國際音標
通用拼音 fang
粵語廣州話
粵拼 hai2
耶魯拼音 hái
國際音標
廣州話拼音 hei²
黃錫凌拼音 ˊhai



釋義

編輯

(xì,ㄒㄧˋ;粵 hai2)

  1. 介詞,指示位置、身處,通「」與「」。[來源請求]
  2. 受物之容器,狹義專指有漏口之受物容器。

(fāng,ㄈㄤ)

  1. 」的誤字。器,無漏口。

翻譯

編輯

日語

編輯

讀音

編輯

朝鮮語

編輯

讀音

編輯
訓讀 감출 (kamchwul)
音讀 (hyey)

越南語

編輯

讀音

編輯